罚写字帖是可取的其实对孩子的惩罚教育是有前提条件和原则的,如果父母不分青红皂白胡乱惩罚孩子,不但起不到惩罚的效果,还有可能会对孩子造成很多负面影响。惩罚孩子的前提条件:1.父母认为孩子犯了错,同时孩子也意识到自己犯了错;2.孩子明知故犯,故意挑战父母底线;3.家长还处于理智状态。惩罚前有一两次警告,让孩子警惕并修正自己的行为,但事不过三,惩罚孩子要注意的原则有:1.犯错误一定要惩罚孩子头碰了桌子犄角,大声哭起来,看见爸爸走来,哭得声音更大。爸爸问:“怎么啦?”孩子泪眼未干,哭着说:“是它把我撞疼了。”爸爸说:“桌子呀,是谁把你撞疼了,比我儿子还哭得伤心?”孩子奇怪,停止的啼哭,泪眼迷茫,仰头看着爸爸。爸爸轻轻地抚摸桌子,冲着儿子大声问:“是谁,是谁撞疼了桌子?”儿子嘟囔着:“是我。爸爸,我撞了桌子。”爸爸马上说:“呀,你撞的。那你还不快向桌子道歉,说对不起!”孩子犹豫片刻,不情愿说:“对不起。”虽然此刻孩子眼里仍然充满泪花。当我们凡是都能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时,我们就越接近育人的目标。所以孩子犯错了,哪怕是情绪发作时失手打碎了一个杯子,不是故意的,也要惩罚孩子。惩罚孩子不是说了声“对不起”就可以到此为止的,家长们切勿忽视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,就是要让孩子清楚的明白,他做这件事情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,更重要的是,他做错的事情,必须由他为这件事的后果承担责任。案例:孩子边吃边玩而摔碎了碗惩罚:让孩子负责把打翻的东西收拾干净建议:在这个过程中,家长不能代替孩子收拾,父母可以告诉他应该怎么收,看着他收,但是如果孩子不收完,就不能去做其他任何的事。直到孩子清理完毕为止。下次,孩子就会知道,吃东西的时候不要胡闹,否则要自己收拾很久。2.失去某些特别待遇每个孩子都有一些他最喜欢的特别待遇,比如看某部动画片,玩某个玩具,或者想晚上9点上床睡觉而不是8点半。如果孩子有了不好的行为,家长可以剥夺这个特权,这个方法对所有孩子适用,不过对于6岁以下的孩子,使用这种处罚方式仅限于1天,1天的处罚是让孩子每天都约束自己,在犯错前考虑后果;同时也避免因惩罚时间太长家长会心软,最后危害到处罚方式的有效性。案例:不爱刷牙、挑食、乱丢东西……方式:将孩子爱吃、爱玩的东西暂时禁止碰触,作为惩罚。建议:不以威胁、愤怒的态度大声对孩子说;让孩子知道禁止这些权利的原因,当孩子日后表现佳时,恢复其权利。3.对于不好的行为开罚单首先家长要让孩子明白好的行为会有奖励,那么他也就会懂得自己要为不好的行为支付罚金。通常5岁以上的孩子就可以接受金钱的奖惩方法。著名教育专家蒙谨认为,孩子们非常渴望能够用自己的钱去买玩具,所以这种方法也很有效果。父母可以张贴一张表格,说明各种不良行为的罚金各有多少。案例:不收拾玩具、和同伴打架说脏话惩罚方法:不收拾玩具罚金为一枚一角硬币,和同伴打架、说脏话罚金为两枚一角硬币建议:预先准备一个罚金储存罐4.家长要言出必行说出来要惩罚就一定要罚,你可以陪孩子一起承受,但不能因为孩子几句好听话或者孩子一时哭闹就心软,要言出必行,不然下次,你的惩罚就会失去恫吓作用。5.追加一些家务活整理房间、打扫卫生、刷碗等体力劳动,可以减轻孩子的愧疚感,是一种很好的“还债”方式。不过,它对五岁以上的孩子才有效。更小一些的孩子则最怕不被父母关注,怕失去家长的陪伴和保护。所以,对五岁以下的孩子可以采取冷落隔离的方式,几分钟不理他,孩子就会觉得受到了很重的惩罚。案例:乱丢、乱画……惩罚方式:事先准备好一列家务清单,罗列出3~4个孩子最不喜欢的家务活--扫地或者把玩具分类收拾好等等建议:让孩子做的家务活要与他造成的后果相联系,别让孩子认为家务本身是一种惩罚。6.惩罚从哪开始到哪结束,都要明确要跟孩子明确哪种行为是在惩罚,也要明确什么时间惩罚结束。孩子犯了错,不要说什么“等你妈妈回来以后有你瞧的!”这种没有用的话,年龄小的孩子通常没有什么时间观念,如果真等到家长回家,说不定他已经忘了惩罚的原因了,当场解决的惩罚绝对不要拖。但惩罚完毕的话就让一切过去。最后惩罚的时候,家长要注意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,再与孩子交流。毕竟孩子变成什么样子,全在父母展示给孩子什么样子。如果我们愤怒,孩子就学会愤怒;如果我们悲伤,孩子就学会悲伤;如果我们冷漠,孩子就学会冷漠;如果我们惊慌,孩子就学会惊慌;如果我们镇定自若,智慧化解,孩子则能学会爱的方法以及基本的生存之道。孩子犯错不可怕,可怕的是,家长不能够运用正确的方法来对他们施以惩罚。当然,惩罚不是目的,只是让孩子纠正自己错误的途径。希望通过合理运用这六条原则,让孩子们都能在惩罚中进步、提高,也不会因为惩罚让孩子心生怨恨,造成家庭矛盾。
可以先教育TA,我一般会给TA看一些励志的文章,让TA说说看后的感受。或者让TA干一些家务活,知道家长的辛苦。再者罚写,TA学习上哪一科薄弱就罚TA做那一科的题(这个方法还可以提升TA的成绩)注:不能体罚!不能体罚!不能体罚!
教育不能采取体罚,也不可以破口大骂,有的时候你可以给孩子讲道理,也可以做做关于这次错误的亲子活动,让孩子换位思考,这样孩子才能真正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,如果采取体罚,破口大骂,会让孩子陷入模糊状态,有可能最后忘了了自己做错什么,这样是无效的
9 个回答
越努力越认真
赞同来自 :
罚写字帖是可取的
其实对孩子的惩罚教育是有前提条件和原则的,如果父母不分青红皂白胡乱惩罚孩子,不但起不到惩罚的效果,还有可能会对孩子造成很多负面影响。
惩罚孩子的前提条件:
1.父母认为孩子犯了错,同时孩子也意识到自己犯了错;
2.孩子明知故犯,故意挑战父母底线;
3.家长还处于理智状态。
惩罚前有一两次警告,让孩子警惕并修正自己的行为,但事不过三,惩罚孩子要注意的原则有:
1.犯错误一定要惩罚
孩子头碰了桌子犄角,大声哭起来,看见爸爸走来,哭得声音更大。
爸爸问:“怎么啦?”孩子泪眼未干,哭着说:“是它把我撞疼了。”
爸爸说:“桌子呀,是谁把你撞疼了,比我儿子还哭得伤心?”
孩子奇怪,停止的啼哭,泪眼迷茫,仰头看着爸爸。
爸爸轻轻地抚摸桌子,冲着儿子大声问:“是谁,是谁撞疼了桌子?”
儿子嘟囔着:“是我。爸爸,我撞了桌子。”
爸爸马上说:“呀,你撞的。那你还不快向桌子道歉,说对不起!”
孩子犹豫片刻,不情愿说:“对不起。”虽然此刻孩子眼里仍然充满泪花。
当我们凡是都能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时,我们就越接近育人的目标。
所以孩子犯错了,哪怕是情绪发作时失手打碎了一个杯子,不是故意的,也要惩罚孩子。
惩罚孩子不是说了声“对不起”就可以到此为止的,家长们切勿忽视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,就是要让孩子清楚的明白,他做这件事情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,更重要的是,他做错的事情,必须由他为这件事的后果承担责任。
案例:孩子边吃边玩而摔碎了碗
惩罚:让孩子负责把打翻的东西收拾干净
建议:在这个过程中,家长不能代替孩子收拾,父母可以告诉他应该怎么收,看着他收,但是如果孩子不收完,就不能去做其他任何的事。直到孩子清理完毕为止。下次,孩子就会知道,吃东西的时候不要胡闹,否则要自己收拾很久。
2.失去某些特别待遇
每个孩子都有一些他最喜欢的特别待遇,比如看某部动画片,玩某个玩具,或者想晚上9点上床睡觉而不是8点半。如果孩子有了不好的行为,家长可以剥夺这个特权,这个方法对所有孩子适用,不过对于6岁以下的孩子,使用这种处罚方式仅限于1天,1天的处罚是让孩子每天都约束自己,在犯错前考虑后果;同时也避免因惩罚时间太长家长会心软,最后危害到处罚方式的有效性。
案例:不爱刷牙、挑食、乱丢东西……
方式:将孩子爱吃、爱玩的东西暂时禁止碰触,作为惩罚。
建议:不以威胁、愤怒的态度大声对孩子说;让孩子知道禁止这些权利的原因,当孩子日后表现佳时,恢复其权利。
3.对于不好的行为开罚单
首先家长要让孩子明白好的行为会有奖励,那么他也就会懂得自己要为不好的行为支付罚金。
通常5岁以上的孩子就可以接受金钱的奖惩方法。著名教育专家蒙谨认为,孩子们非常渴望能够用自己的钱去买玩具,所以这种方法也很有效果。父母可以张贴一张表格,说明各种不良行为的罚金各有多少。
案例:不收拾玩具、和同伴打架说脏话
惩罚方法:不收拾玩具罚金为一枚一角硬币,和同伴打架、说脏话罚金为两枚一角硬币
建议:预先准备一个罚金储存罐
4.家长要言出必行
说出来要惩罚就一定要罚,你可以陪孩子一起承受,但不能因为孩子几句好听话或者孩子一时哭闹就心软,要言出必行,不然下次,你的惩罚就会失去恫吓作用。
5.追加一些家务活
整理房间、打扫卫生、刷碗等体力劳动,可以减轻孩子的愧疚感,是一种很好的“还债”方式。不过,它对五岁以上的孩子才有效。
更小一些的孩子则最怕不被父母关注,怕失去家长的陪伴和保护。所以,对五岁以下的孩子可以采取冷落隔离的方式,几分钟不理他,孩子就会觉得受到了很重的惩罚。
案例:乱丢、乱画……
惩罚方式:事先准备好一列家务清单,罗列出3~4个孩子最不喜欢的家务活--扫地或者把玩具分类收拾好等等
建议:让孩子做的家务活要与他造成的后果相联系,别让孩子认为家务本身是一种惩罚。
6.惩罚从哪开始到哪结束,都要明确
要跟孩子明确哪种行为是在惩罚,也要明确什么时间惩罚结束。
孩子犯了错,不要说什么“等你妈妈回来以后有你瞧的!”这种没有用的话,年龄小的孩子通常没有什么时间观念,如果真等到家长回家,说不定他已经忘了惩罚的原因了,当场解决的惩罚绝对不要拖。
但惩罚完毕的话就让一切过去。
最后惩罚的时候,家长要注意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,再与孩子交流。
毕竟孩子变成什么样子,全在父母展示给孩子什么样子。
如果我们愤怒,孩子就学会愤怒;如果我们悲伤,孩子就学会悲伤;
如果我们冷漠,孩子就学会冷漠;如果我们惊慌,孩子就学会惊慌;
如果我们镇定自若,智慧化解,孩子则能学会爱的方法以及基本的生存之道。
孩子犯错不可怕,可怕的是,家长不能够运用正确的方法来对他们施以惩罚。当然,惩罚不是目的,只是让孩子纠正自己错误的途径。
希望通过合理运用这六条原则,让孩子们都能在惩罚中进步、提高,也不会因为惩罚让孩子心生怨恨,造成家庭矛盾。
相逢不必邂逅
赞同来自 :
也可以罚写,但你可以给他【她】讲道理呀,不然孩子可能在心中怨恨你呀,这样他【她】也能明白自己错在哪里。
aron
赞同来自 :
不对,你应该和孩子好好说,和他好好说,他自然会好的。
希望能帮到你,谢谢
初见
赞同来自 :
可以先教育TA,我一般会给TA看一些励志的文章,让TA说说看后的感受。
或者让TA干一些家务活,知道家长的辛苦。
再者罚写,TA学习上哪一科薄弱就罚TA做那一科的题(这个方法还可以提升TA的成绩)
注:不能体罚!不能体罚!不能体罚!
羽逸之光
赞同来自 :
开心的记忆
赞同来自 :
太对了,打孩子骂孩子不过痛苦一时,写字帖能痛苦一天
相遇
赞同来自 :
桔梗kikyo
赞同来自 :
笑颜如花
赞同来自 :
停止他的爱好
提问者
威望
粉丝
感谢
积分
赞同
提问
文章
回复
私信 问Ta
关注问题人数 10 人
相关问题